【计组】计算机组成原理概述
1.3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3.1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 字长
是指计算机进行一次整数运算(即定点整数运算)所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加法器有关。因此字长一般等于内部寄存器的大小,字长越长,数的表示范围越大,计算精度越高。通常为字节(8位)的整数倍。
- 数据通路带宽
数据通路带宽是指数据总线一次所能并行传送信息的位数。主要是外部数据总线的宽度。它与CPU内部的数据总线宽度(内部寄存器的大小)有可能不同。 各个子系统通过数据总线连接形成的数据传送路径称为数据通路
- 主存容量
是指主存储器所能存储信息的最大容量,通常以字节为单位,也可用字数×字长,如(512K×16位)来表示存储容量,其中,MAR的位数反映存储单元的个数,MDR的位数反映可寻址范围的最大值(但不一定是实际存储器的存储容量)
- 运算速度
(1)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
吞吐量: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数量。取决于信息能多快的输入内存,CPU能多快的取指令,数据能多快的从内存取出或存入,以及所得结果能多快的从内存送给一台外部设备。因此系统吞吐量主要取决于主存的存取周期。 响应时间:从用户向计算机发送一个请求,到系统对该请求做出相应并获得所需结果的等待时间。通常包括CPU时间与等待时间。
(2)主频和CPU时钟周期
-
CPU时钟周期:通常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即主频的倒数,它是CPU中最小的时间单位,执行指令的每个动作至少需要1个时钟周期。 主频:(CPU时钟频率)是衡量机器速度的重要参数。对于同一个型号的计算机,其主频越高,完成指令的一个执行步骤所用的时间越短,执行指令的速度越快。
(3)CP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不同的指令时钟周期数可能不同,所以对于一个程序来说,其CPI指该程序或该机器指令集中的所有指令执行所需的平均时钟周期数,此时CPI是一个平均值。 (4)CPU执行时间,指运行一个程序所花费的时间 CPU执行时间 = CPU时钟周期数 / 主频 = (指令条数 × CPI)/ 主频 (5)MIPS 即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MIPS对不同机器进行性能比较是有缺陷的,因为不同机器的指令集不同,指令的功能也就不同。不同机器的CPI和时钟周期也不同,因而同一条指令在不同机器上所用的时间也不同。 (6)MFLPS 即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次浮点运算。MFLOPS = 浮点操作次数 / (执行时间×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