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软件测试--测试用例
本节内容要讲的是测试用例。这个名词在上一节中,解释功能测试的时候有提到过,而对于很多非测试行业的人来说,听到测试用例可能都懵了,这是个什么鬼?
在很多软件测试相关书籍中,介绍到测试用例时总是先搞上一大堆概念,比如边界值、等价类、正交表等等。在这里我就先不讲这些内容了,简单说下原因就是:一,网上一搜一大堆;二,过于理论需要花时间去理解,但你又没心思看;三,理论知识都是总结来的,没有一定的实际经验根本体会不到其中的奥秘。(不过,后期会说到的,但肯定需要大篇内容)
测试用例,其实就是在展开测试工作前编写的一个文档,一般使用Excel表格来进行编写(当然,你非要用Word也行)。我们先来看下测试用例长什么样子,里边都是什么,都有哪些内容。
这就是一份实际工作当中的测试用例。虽然不同的公司里测试用例会有一点点差别,但都是大同小异,基本都包含这几个元素:版本号、模块名称、用例编号、用例名称、用例级别、前置条件、验证步骤、期望结果(含判断标准)、测试结果、测试时间、测试人员等。
1.版本号
就是在这次测试周期里,需要测试的安装包是哪个版本号。
2.模块名称
软件中是分不同功能模块的,该元素就是对应所要测试的模块部分。
3.用例编号
说白了就是序号,有多少个用例。
4.用例名称
5.用例级别
在实际工作中,每个用例都是分不同的等级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用例在整个软件中所处的重要程度。
6.前置条件
即前提条件,在测试该用例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7.验证步骤
也可称为执行步骤,就是把测试时的每一步都记录下来。
8.期望结果
即测试完该用例后,预期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9.测试结果
实际测试后所产生的结果。
10.测试时间
软件迭代是有周期的,同样测试也是有规定时间范围的。
11.测试人员
执行该用例的测试人员。
那再对我们这个用例进行补充添加,最后是什么样子呢?这里就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自己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