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索引节点(inode)用满导致服务器发生故障
今天早上打开服务器一看,内存占用率飙到了93%,好家伙,一大早就不想让我好过是吧?吓得我连忙把服务器重启(众所周知,重启可以解决99%的bug),重启完后,我自信满满的启动项目的jar包,结果居然还是显示没有空间,可恶😡,逼我用绝招是吧?既然这样…那我只能求助于浏览器了🐶
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解决办法,根据网上资料显示,服务器空间不足无非是两种情况:
- 内存真的被占用完了,确实没办法提供更多的空间给程序使用了
- inode被占满,导致无法创建新文件了
首先,这里先解释一下,什么是inode? inode译成中文就是索引节点,每个存储设备(例如硬盘)或存储设备的分区被格式化为文件系统后,应该有两部份,一部份是inode,另一部份是Block,Block是用来存储数据用的。而inode呢,就是用来存储这些数据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文件大小、属主、归属的用户组、读写权限等。inode为每个文件进行信息索引,所以就有了inode的数值。操作系统根据指令,能通过inode值最快的找到相对应的文件。
关于服务器内存的占用情况,我们可以通过df -h查看
显然,我的服务器内存还很充足,于是立马查看了下inode数量df -i
好家伙,直接100%😅,这谁顶得住啊 下面通过执行以下命令,查看根路径下各个文件夹的文件数 for i in /*; do echo $i; find $i |wc -l|sort -nr; done
然后着重对其中几个文件数目较大的路径进行检查,最后发现是因为我使用了xxl-job的定时任务,又由于我把定时任务设置的时间间隔过于短,同时我又在任务中打印了日志,而xx-job每打印一份日志就会创建一份文件,于是在短短两周内,我创建了上百万文件,我人都麻了,既然发现了问题,那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删除这些日志文件,然后去掉日志打印啦 注意:如果你有用宝塔,删除后的文件会放在回收站里,记得删除下回收站里的东西, 删除后,重新查看下inode数量
正常了,问题解决!👌
下一篇:
存储过程与函数-调用存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