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端架构中的“网关服务器”
这么一个场景:一个要承载高并发、具有高性能的后台服务,往往会有多个不同的应用服务。问题来了,你会怎样设计架构呢?
如下图所示,为了共用一个稳定高效的网络处理功能,把所有服务写在一个进程里。
接下来悲剧又一幕幕上演了,要知道高性能网络服务模块需要的技术含量之高不是人人都可以写好的,即使咱都能写好或者统一使用了一个牛X的网络库,你对客户端暴露那么多服务地址不讨人嫌嘛,甚至在我身边还有采用专门写一个集中服务来供客户端获取各应用服务的地址的设计…。
通过对上面两种设计的批判,大家是不是会想,这架构缺陷很明显,肯定采用的人很少吧,但是说实在的我已经遇到多次这种设计了,也许是观点不同吧,我对以上两种设计在上述场景下持否定态度。
那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设计适应这种场景呢?
那这种设计的优点在哪呢?
借用知乎王明雨知友的一个比喻:
把服务器想象成饭店,没有网关服务器的情况,就如同每一个厨师服务一桌顾客,从点菜开始到炒菜到上菜到收银,有n个厨师就只能服务n桌顾客。有了网关服务器的话,网关服务器就成了强大的服务员,把招呼,点菜、上菜和收银的活都做了,厨师只需要专心炒菜就行。这样饭店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 这样可以把要承载高并发,高性能任务的网络服务独立出来专门做好,做强(对于http协议的场景,可以直接用nginx做网关服务器)。这样各个应用只需把重点放在对业务逻辑的处理即可。从技术架构和项目协作上都做到了解耦。
- 增强了系统的健壮性,一个应用出现故障并不会对其他应用产生影响。后期运维也好做灰度更迭。
- 有应用集群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关服务器做负载均衡,把请求分发在负载低的服务器上。
再引用一个游戏公司对网关服务器的评价:
**服务器架构** 采用带网关的服务器架构,将客户端与游戏服务器隔离,相比传统的客户端-服务端直连的架构有如下优势: (1)作为网络通信的中转站,负责维护将内网和外网隔离开,使外部无法直接访问内部服务器,保障内网服务器的安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挂的攻击。 (2)网关服务器负责解析数据包、加解密、超时处理和一定逻辑处理,这样可以提前过滤掉错误包和非法数据包。 (3)客户端程序只需建立与网关服务器的连接即可进入游戏,无需与其它游戏服务器同时建立多条连接,节省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程序的网络资源开销。 **服务端高度模块化** 大厅服务端将登录、用户信息、房间信息、日常任务、道具、银行、比赛、排行、活动、网站等11个功能拆分成11个独立的服务端子模块,模块之间不会相互影响,即使某模块出错也不会影响全局,提高了服务端的稳定性;与子模块平行的新功能可以自由新增挂载,扩展性强。
下一篇:
单体应用架构和微服务架构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