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发现业务移动端在往小程序化发展
首先说下我个人最近发现一个现象,公司 App 里面的各个业务模块在往小程序化进行演变了!!
然后我试着从技术和公司的角度去做了一些思考和分析。
传统开发模式的技术缺陷
首先当前90%以上的 App 采用的方案是原生或 HTML5 混合模式,但这两种模式下的 App 确实有明显的不足:
一是原生 App 非常“重”,且发版周期长、不容易传播分享,在 iOS、Android 不同平台上需要重复建设,尤其是与当前随需随用的“效用主义”宗旨相悖。
二是以 HTML5 为代表的混合开发方案也因为权限获取难、体验度差等原由让企业和用户“怨声”不断。
小程序“轻量”、“热更新”、“即用即走”、“体验度好”的特性,刚好可以很好的解决上面的问题,可能是大厂们都竞相在小程序上进行深入投入和应用的主要原因。
小程序有什么技术优势
具体分析来看,小程序的技术特性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因为小程序足够“轻”,体积轻量、无需下载、无需安装,能够灵活承载各个业务模块等的全端投放和调配管理。
同时,小程序可以独立进行开发,在管理后台以上下架的形式直接发布,支持在不更新 App 的情况下实现热更新,能够解决企业 App 发版频率过高等问题,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此外,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小程序正在成为互联网的技术标准,W3C的Mini-App工作组正在形成标准化的建议稿(欧盟开源组织OW2所支持的快应用实现,也将遵循这个标准)。它不再是某个互联网公司的“专利”,“小程序”这个名字也不代表是哪一家的技术。它是一种轻应用形态,一种数字内容的表现方式,或者我们称之为“小程序化的数字内容”。
标准形成后,小程序技术的底层实现方式,依然可以是各家厂商不同。这好比浏览器厂家有 Google、Microsoft、Apple、Mozilla、Opera… 它们各自的产品 Chrome、Edge、Safari、Firefox、Opera 等等也完全基于各自的技术而产生,但这不影响它们都能正确的在各种电脑、手机上解析、渲染和展现 HTML 的内容。
市场上出现新的技术门类,就是让企业以小程序这种形态为技术载体实现业务功能,并帮助企业以敏捷的方式,开发、运营、管理自己的“小程序化”的业务场景、应用服务、业务内容。
业务小程序化的管理优势
业务小程序化后的还有个优势是——便于做数字内容的管理。如何去理解呢?
此外,还可以灵活管理投放了自身小程序的合作渠道。通过小程序管理后台,一是管理自身的自营 App 渠道,二是管理自己投放小程序的合作渠道,不管这些渠道的用户是使用手机 App、Windows 或 Mac 电脑、国产信创操作系统还是智能电视、车载系统,都可以通过小程序上下架做到灵活管控。
这样一来各个小程序开发者/开发商不再受到各个平台规则的约束,可以按照自有的策略和计划上线运行小程序,强化了自己的管控权。
如何获得小程序运行的技术
首先肯定排除重复造轮子,成本太高了,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不说,整个小程序的使用体验度可能还没有 HTML5 好。
市面上目前来看是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方案,例如 FinClip、mPaas等。
宣传的一个使用场景也是助力更多企业打造更高效的一站式数字内容管理平台,降低内容与渠道所形成的内容矩阵管理成本,旨在让同一小程序化数字内容在多社交平台、多终端转编译和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