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王者荣耀 脱发

Jmeter压力测试工具 | 第二篇:基础入门实例

简单的HTTP请求

刚安装完成的时候,会有个默认的“测试计划”名称,可以对其修改名称,让它显得有意义,比如我这边取名:“入门DEMO”

  1. 添加线程组(用户) 右键测试计划名称,选择“添加”->“线程(用户)”->线程组 其中主要看“线程属性”这一块的设置:
    线程数:并发数,一个线程对应一个模拟用户,如图设置为100并发 Ramp-Up时间(秒):并发用户加载时间,如图设置为1s,即执行时1s内要加载100并发数 循环次数/永远:填写具体数字,即为并发执行循环次数,一次场景下来,请求的数量=线程数*循环次数;选择永远,则一直执行下去,除非手工停止。 延迟创建线程直到需要:延迟线程创建,知道需要时才创建。 调度器:设置线程组启动的持续时间和启动延迟时间(配置调度器时,需要勾选循环次数为永远) 持续时间(秒):测试持续时间 启动延迟(秒):测试延迟启动时间
  1. 添加HTTP请求(模拟访问某个请求) 右键“线程组”,选择“添加”->“取样器”->“HTTP请求” 我们要访问一个网页,比如百度首页,在“协议”处填写“https”,在“服务器名称或IP”处填写“”,在“端口号”处填写对应的端口号,此处不填写,HTTP请求方法“GET”
  2. 添加察看结果树 右键“HTTP请求”,选择“添加”->“监听器”->“察看结果树” 点击上方菜单的“运行”按钮,可以看到模拟了100次请求,在它的右侧可以看到每次请求对应的结果
    Thread Name: 线程组名称及对应的序号 Sample Start: 启动开始时间 Load time: 加载时长,本次HTTP请求的消耗时间,从发送到接收完成的全程消耗时间 Connect Time: 连接时长 Latency: 等待时长,表示从请求发送到刚开始接收响应时的时间 Size in bytes: 发送的数据总大小 Sent bytes: 发送字节大小 Headers size in bytes: 发送头大小 Body size in bytes: 发送数据的其余部分大小 Sample Count: 发送请求数统计 Error Count: 交互错误统计 Response code: 返回码 Response message: 返回信息 Response headers: 返回的头部信息
  1. 添加聚合报告 右键“HTTP请求”,选择“添加”->“监听器”->“聚合报告” 统计响应信息并提供请求数,平均值,最大,最小值,错误率,大约吞吐量(以请求数/秒为单位)和以kb/秒为单位的吞吐量。
    Label:请求的名称,就是我们在进行测试的HTTP请求的名称 样本:总共发给服务器的请求数量,如果模拟100个用户,每个用户迭代1次,那么总的请求数为:100*1 =100次; 平均值:默认情况下是单个请求的平均响应时间,单位是毫秒 中位数:50%用户的请求的响应时间 90%百分位:90%的请求的响应时间 95%百分位:95%的请求的响应时间 99%百分位:99%的请求的响应时间 最小值:最小的响应时间 最大值:最大的响应时间 异常%:错误率=错误的请求的数量/请求的总数 吞吐量::默认情况下表示每秒完成的请求数 KB/Sec:每秒从服务器接收到的数据量,即每秒钟请求的字节数,时间单位均为ms
  1. 添加图形结果 统计请求响应时间的平均值、中值、偏离值、吞吐量
    样本数目:总共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数 最新样本:代表时间的数字,是服务器响应最后一个请求的时间 吞吐量:服务器每分钟处理的请求数 平均值:总运行时间除以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数 中间值:有一半的服务器响应时间低于改值而另一半高于该值 偏离:表示服务器响应时间变化、离散程度测量值的大小
经验分享 程序员 微信小程序 职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