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检测】Focal Loss详解

论文题目:《Focal Loss for Dense Object Detection》 论文链接:

1. 前言

2. 为什么one-stage算法效果不如two-stage算法

(1) training is inefficient as most locations are easy negatives that contribute no useful learning signal; (2) en masse, the easy negatives can overwhelm training and lead to degenerate models.

3. Facal Loss

介绍focal loss,在介绍focal loss之前,先来看看交叉熵损失,这里以二分类为例,原来的分类loss是各个训练样本交叉熵的直接求和,也就是各个样本的权重是一样的。公式如下:

因为是二分类,p表示预测样本属于1的概率(范围为0-1),y表示label,y的取值为{+1,-1}。当真实label是1,也就是y=1时,假如某个样本x预测为1这个类的概率p=0.6,那么损失就是-log(0.6),注意这个损失是大于等于0的。如果p=0.9,那么损失就是-log(0.9),所以p=0.6的损失要大于p=0.9的损失,这很容易理解。这里仅仅以二分类为例,多分类分类以此类推。

为了表示简便,我们用p_t表示样本属于true class的概率。所以(1)式可以写成:

其中:

接下来介绍一个最基本的对交叉熵的改进,也将作为本文实验的baseline,既然one-stage detector在训练的时候正负样本的数量差距很大,那么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给正负样本加上权重,负样本出现的频次多,那么就降低负样本的权重,正样本数量少,就相对提高正样本的权重。因此可以通过设定a的值来控制正负样本对总的loss的共享权重。a取比较小的值来降低负样本(多的那类样本)的权重。

显然前面的公式(3)虽然可以控制正负样本的权重,但是没法控制容易分类和难分类样本的权重,于是就有了focal loss:

这里的γ称作focusing parameter,γ>=0。(1 - p_t)的γ次方称为调制系数(modulating factor),为什么要加上这个调制系数呢?目的是通过减少易分类样本的权重,从而使得模型在训练时更专注于难分类的样本。

Focal Loss的两个重要性质:

  1. 当一个样本被分错的时候,pt是很小的,那么调制因子(1-Pt)接近1,损失不被影响;当Pt→1,因子(1-Pt)接近0,那么分的比较好的(well-classified)样本的权值就被调低了。因此调制系数就趋于1,也就是说相比原来的loss是没有什么大的改变的。当pt趋于1的时候(此时分类正确而且是易分类样本),调制系数趋于0,也就是对于总的loss的贡献很小。
  2. 当γ=0的时候,focal loss就是传统的交叉熵损失,当γ增加的时候,调制系数也会增加。 专注参数γ平滑地调节了易分样本调低权值的比例。γ增大能增强调制因子的影响,实验发现γ取2最好。直觉上来说,调制因子减少了易分样本的损失贡献,拓宽了样例接收到低损失的范围。当γ一定的时候,比如等于2,一样easy example(pt=0.9)的loss要比标准的交叉熵loss小100+倍,当pt=0.968时,要小1000+倍,但是对于hard example(pt < 0.5),loss最多小了4倍。这样的话hard example的权重相对就提升了很多。这样就增加了那些误分类的重要性
经验分享 程序员 微信小程序 职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