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十五年——中国互联万1995~2009》阅读笔记

这两周断断续续地把这本由林军先生参照《激荡三十年》模式写的中国互联网编年史如读小说般读完了,收获还是很多的。 林军先生将时间、人物、关键事件、垂直领域以及互联网背后推手这几个方面很好地融合起来,这让我将之前从读一些关于互联网风云人物的传记中了解到的零零碎碎的知识纵向连起来了。很推荐我们这一代还在校园里的CS新人读读。下面是阅毕后的脑海中印象较深的点(个人记录,偏颇必存):

一、弄潮儿

书中主线就是人,这些人要么是天生有敏锐的视角、要么对所从事的事业有着宗教般的信仰和热忱、要么是因无奈而卷入大潮... 正是因为他们的山寨、探索和付出才使得当今国内互联网行业较之其他行业更显活力,且基本不落后美国。印象最深的几个人包括:

田溯宁:中国互联网早期拓荒者,现在也是行业执牛耳者之一。其与张树新的两种不同的发展轨迹值得深思;

张朝阳&丁磊:之前只知道两人当今的江湖地位,可把他们的创业史过一遍,发现真得不简单。两人能及时转型,能坚持,懂得在适当的时机收敛个性发挥优势确实令人敬 佩。当然,他们两人深谙乱世中谋发展的规则。

冯波兄弟:我是从这本书才知道两人的,他们的资源和资本运作能力以及背景令人影响深刻;

周鸿祎:如今已获得战神的称号,他的经历是传奇的,他的张扬的性格背后是务实踏实的做事风格;

王峻涛:老榕和8848的传奇;

雷军: 行业潜行10余载,练就了对行业的高度认识和洞察力;

陈天桥: 只知道他在某一年是国内的首富,现在看看他的发家史,着实一惊。把握机会的能力,空手套狼的魄力;

王功权:VC,军师级别的人物;

邵亦波:易趣创始人,有背景、有胆识、有运气...

时势造英雄。来自草根/极客的英雄凭胆气、洞察力和韧劲,来自海归的英雄凭中西方融合的视角、人脉和资本运作能力,来自商人的英雄则是凭借商人天生的嗅觉,还有一些本地电信、国企的下海员工则是充分利用掌握的资源优势发力。

二、盈利模式

通览本书,发现最赚钱的模式还是这么几个:

1. 网络游戏: 印钞票的机器。几个关键词——韩国、暴雪、代理、渠道、研发;

2. 电子商务

3. 早期SP和增值业务(移动梦网、短信)

5. 服务和技术支持(不大众)

6. 投资人/股民的钱

三、资本

不得不说,资本的流动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虽然这本书淡化了VC的描写,但从各个互联网企业发展历史可看出资本对企业向前向后所起的作用。有能借助资本的力量来抓住黄金机遇而迅速崛起的,有因引入资本消化不良而日渐式微的。但总体来说,资本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还是功远大于过的,正是因为资本的存在使得这个行业的创业门槛比其它行业要低,给了很多草根成为富一代的机会。如今,很多互联网的资深老兵也转身作为投资人的角色出现,这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极大的利好。可我们也得注意到如今互联网创业的浮躁也源于只想靠投资人的钱得过且过的人不在少数。

四、人脉

书中的很多风云人物都是有联系的,如校友关系(清华帮、斯坦福、哈佛..)、技术迷(黑客、cfido)、同事关系(Google帮、百度帮、搜狐帮等) ,还有很多联系的形成是由中间人VC、投行牵线搭桥的。正是这些联系成就了一个个联合创业、企业并购等大事。

五、竞争

良性竞争能推进整个行业的急行军,而恶性竞争有时候也并非全是弊端。游戏行业的竞争目前还属于良性,很大原因是市场尚未饱和。门户之争则丰富了internet的内容,搜索之争使百度更强大... 竞争催生山寨和创新。

零零碎碎写了几百字,发现现在思路还是很混乱不连续的,且没把这本书吃透。以后看书,要更专注、带上自己的思考。

经验分享 程序员 微信小程序 职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