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Redis数据的有效期
1.有效期 Time to live(TTL )
设置有效期的作用:
-
节省空间 做到数据弱一致性,有效期失效后,可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2.Redis的过期策略
-
定时过期 每个设置过期时间的key都需要创建一个定时器,到过期时间就会立即清除。 优点:准确 缺点:CPU消耗大 惰性过期 只有当访问一个key时,才会判断该key是否已过期,过期则清除。 有点:CPU消耗少 缺点:如果一个key一直不访问,就不会过期 定期过期 每隔一定的时间,会扫描一定数量的数据库的expires字典中一定数量的key,并清除其中已过期的key。 上述方案的折中 总结 Redis中同时使用了惰性过期和定期过期两种过期策略。 Redis过期删除采用的是定期删除,默认是每100ms检测一次,遇到过期的key则进行删除,这里的检测并不是顺序检测,而是随机检测。那这样会不会有漏网之鱼?显然Redis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当我们去读/写一个已经过期的key时,会触发Redis的惰性删除策略,直接回干掉过期的key
下一篇:
Redis操作相关命令:查看、停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