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设计模式-责任链设计模式实现
在生活中,我们接触到与责任链设计模式的场景就是流程审批之类事件。以一个开发人员A请假为例。A需要发起请假申请,第一步流程走到项目组长B这里进行审批,组长B审批同意后,再接着走流程到项目经理C进行审批,在项目经理C同意之后,最终走到人事经理D这里最终审批,项目经理D审评完成后,员工A的请假才算完全通过了。
在这个案例中,每一个人员其实对自己的下一级流程领导是最清楚的。而一般员工A也不需要太了解整个流程的过程,仅需要知道自己的下一级领导即可。
整个流程中,每一个审批人员都记录自己前一位和后一位审批人员,这样子的结构,和我们数据结构中的链表相似,存有前一个元素和后一元素的索引信息。
其实责任链的核心结构,就是通过类似链表的数据结构来实现的。
具体责任链设计模式的实现思想:
(1)通过抽象的方法,抽离出一个对象,这个对象需要有对下一个调用者的引用
(2)这个对象中都会有一个公共的执行方法(用请假的例子,那么这个方法就是审批方法)
对应的具体代码如下:
1、抽象handler类
2、具体实现类
public class CurrentLimitHandler extends GateWay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rvice() { System.out.println("第一关 --> 访问限流..."); this.nextService(); } }
public class BlackListHandler extends GateWay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rvice() { System.out.println("第二关 --> 黑名单过滤..."); this.nextService(); } }
public class ConversationHandler extends GateWay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service() { System.out.println("第三关 --> 会话验证...."); } }
3、将我们三个handler实现类进行关联起来(HandlerFactory)
public class HanderFactory { //工厂设置下一处理者 public static CurrentLimitHandler getGateWayHandler() { //设置第一个handler CurrentLimitHandler currentLimitHandler = new CurrentLimitHandler(); BlackListHandler blackListHandler = new BlackListHandler(); //依次设置下一handler currentLimitHandler.setNextHandler(blackListHandler); ConversationHandler conversationHandler = new ConversationHandler(); //依次设置下一handler blackListHandler.setNextHandler(conversationHandler); //最终只需要返回第一个handler信息即可 return currentLimitHandler; } }
4、触发流程(handler依次执行)
//通过请求触发责任链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Handler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clientHandler") public String clientHandler() { //1.通过工厂实现责任链处理者关系 //GateWayHandler gateWayHandler = HanderFactory.getGateWayHandler(); //2. 直接调用service方法,自动逐级自动调用handler的service gateWayHandler.service(); return "succes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