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Cloud Native)简点
云原生的诞生
-
2004 年— 2007 年,Google 已在内部大规模地使用像 Cgroups 这样的容器技术。 2008 年,Google 将 Cgroups 合并进入了 Linux 内核主干。 2013 年,Docker 项目正式发布。 2014 年,Kubernetes 项目也正式发布。这样的原因也非常容易理解,因为有了容器和 Docker 之后,就需要有一种方式去帮助大家方便、快速、优雅地管理这些容器,这就是 Kubernetes 项目的初衷。在 Google 和 Redhat 发布了 Kubernetes 之后,这个项目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 2015 年,由Google、Redhat 以及微软等大型云计算厂商以及一些开源公司共同牵头成立了 CNCF 云原生基金会。CNCF 成立之初,就有 22 个创始会员,而且 Kubernetes 也成为了 CNCF 托管的第一个开源项目。在这之后,CNCF 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 2017 年,CNCF 达到 170 个成员和 14 个基金项目。 2018 年,CNCF 成立三周年有了 195 个成员,19 个基金会项目和 11 个孵化项目。
元原生的定义
1.低维护
2.敏捷性
3.可扩展,可复制
最大化利用“云”能力,发挥“云”价值
云原生的技术范畴
云应用定义与开发流程
云应用编排与管理
监控与可观测性
云原生底层技术
云原生工具集
Serverless
两个理论基础
不可变基础设施:容器镜像
云应用编排理论:容器设计模式
基础设施向云演进的过程
传统的基础设施需要我们,SSH到服务器,手动修改配置,逐个调整配置文件。
云设施部署完成之后,设施不会被修改,更新设施先更改公共镜像构建新服务来替换旧服务。
优点:
1.基础设施一致性和可靠性
2.简单可预测部署与运维
云原生技术点
自包含、可定制应用镜像
应用快速部署与隔离能力
应用基础设施创建和消耗的自动化管理
可复制的管控系统与支撑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