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程的五种状态——从操作系统角度出发
如果从操作系统的角度出发的话,线程的状态一共可以描述为五种:初始态,可运行,运行态,阻塞态,终止态。
初始状态
这时线程创建,开辟好工作空间,但是还没有和操作系统的线程关联
Thread t = new Thread();
可运行状态
t.start();
start 方法被调用,线程立即进入了就绪状态,表示这个线程具有了运行的条件,但是还没有开始运行,这就是就绪状态。需要等待CPU的时间片。
进入可运行状态的四种状态: 1. 调用Start()方法 2. 本来处于阻塞状态,候领阻塞状态解除 3. 如果运行的时候调用yield()方法,避免一个线程占用资源过多,占用cpu时间过长。中断一下让其重新进入可运行状态。如果调用yield()方法时没有其他的线程等待运行,则此线程就会马上恢复运行。 4. JVM本身将本地线程切换到了其他线程,那么这个线程就会进入就绪状态。
运行状态
指线程获得了CPU时间片。CPU选定一个可运行状态的线程进行执行,这时线程就进入了运行状态,开始执行线程体的具体代码块。CPU时间片用完,线程会进入可运行状态。
注意一定是从可运行状态到运行状态,阻塞状态不能直接到运行状态,必须先经过可运行状态。
阻塞状态
阻塞状态只能从运行状态转变来,并且只能转变到可运行状态。
和可运行这状态不同的是,只要阻塞状态的线程不被唤醒,调度器就不会考虑调度他们。
常见的阻塞方法: 1. 调用阻塞API,比如BIO读写文件,这时线程虽然用不到CPU但是会导致线程上下文切换进入阻塞状态。 2. sleep()方法,是占用资源在睡觉的,可以限制等待多久; 3. wait() 方法,和 sleep() 的不同之处在于,是不占用资源的,限制等待多久; 4. join() 方法,加入、合并或者是插队,这个方法阻塞线程到另一个线程完成以后再继续执行;
终止状态
标识线程执行完毕,生命周期已经结束,不会再转换成其他状态。
上一篇:
IDEA上Java项目控制台中文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