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HashMap、ConcurrentHashMmap
1、JAVA1.7HashMap的原理分析
①HashMap实现原理?
答:HashMap是数组+链表的形式,主干是数组,链表主要是解决哈希冲突问题。在数组某个位置没有链表时,查找、添加操作很快,但是当有了链表后,虽然添加操作很快,但是由于链表的特性,查询操作非常慢。当添加数据时,出现了哈希值一样的数据,是在该节点的头部添加(这种方式比在尾部添加快),添加完成之后再将链表向下移动一位,将新的头节点赋给数组。
②HashMap的自增
答:当集合的长度达到了HashMap的阈值的时候,HashMap会以翻倍扩容(如:HashMap默认初始容量是16,默认加载因子是0.75,所以当集合的填充量达到了12的时候,会自动扩容到32)。
③HashMap扩容带来的死循环问题?
答:在HashMap扩容的时候,由于HashMap每次添加链表数据的时候都是在头节点添加,所以会导致扩容后的集合中链表的顺序会和之前相反。此时如果是多线程在进行访问,那么就会造成死循环问题。
④为什么HashMap的长度都是2的次幂?
答:比如初始容量是16,二进制是0001 0000,源码中将容量减一,那么就是15,二进制0000 1111;而源码中是将容量&哈希值进行计算的,如果哈希值是0101 1010,那么进行了&运算过后,得到的值是1010,这个值一定是在0-15之间的,所以这样保证了集合的散列性,且不会越界。
2、JAVA1.8HashMap的原理分析
①java的HashMap1.8对比1.7作出的改动?
答:HashMap1.7使用的是数组+链表的数据结构,1.8使用的是数组+链表+红黑树的数据结构。实现原理和1.7差不多,但是在链表长度达到8的时候,HashMap会将链表自动转换为红黑树(当链表长度过长的时候,查询起来会非常的麻烦,但是红黑树相对链表来说会简单很多);当红黑树的节点少于6的时候,又会自动转换为链表。
②1.8对比1.7作出的一些优化?
答:1.7当多线程情况下数组进行扩容的时候,可能会造成死循环的问题(因为链表每次添加数据的时候是在头节点进行添加的);但是在1.8中链表添加数据时在尾部进行添加,所以杜绝了死循环问题。
3、JAVA1.7ConcurrentHashMap的原理分析
①1.7ConcurrentHashMap结构图
②实现方式?
答:实现方式依然是数组+链表的形式。核心是引入了分段锁的机制,一个segment管理几个节点(Segment类继承了ReentrantLock,所以线程安全),当一个线程占用一个segment时,不会影响到其它的segment。
4、JAVA1.8ConcurrentHashMap的原理分析
①1.8ConcurrentHashMap结构图
②实现方式?
1、在数据结构上使用数组+链表+红黑树的方式。
2、抛弃了原来分段锁的机制,而采用了 CAS + synchronized 来保证并发安全性。
上一篇:
IDEA上Java项目控制台中文乱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