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六步就能简单打造

六、搭建体系 有了理论的理解,也有了实践的经验,通过这些“材料”,你就可以搭建自己的理论体系。 照本宣科,只是书呆子的行为。一个拥有自身知识体系的人,必定能够跳出书本的条条框框,拔高视野,从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理论体系。 这里要说一点,自然科学跟人文社科,是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是研究这个世界客观存在的物理现象和自然定律,1+1是等于2,无论物理学家怎么辩驳,它就是等于2;没有氧气,我们人类就会死。无论天文学家怎么矢口否认这个事实,一旦缺氧,我们人类就是会死。 但人文社科不是这样,充斥着各种无法统一的理论与观点。 哲学家A说,幸福就是你能够追寻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心理学家B说,幸福就是个体做事所获得的心理感受超过原有的心理期待;经济学家C说,幸福就是所有的资源分配都能够满足到自身的稀缺性。 我们能够证明谁对谁错吗?我们谁都无法证明! 换言之,自然科学能够证伪,你说1+1等于3,懂数学的人立刻就可以证明你是错误;现在证明不了,迟早可以证明。然而,人文社科就很难做到这样子。 甲追寻到自己的人生意义,但并不觉得幸福;乙追寻到自己的人生意义,却幸福得不得了,你能说哲学家说的不对吗?只能说,个体体验的不同,导致了感觉的不同。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理论的缺陷,然后修补它,甚至替换它,发展出自己的体系。 所以搭建知识体系,就是对已有的知识架构,进行对漏洞或缺陷的修补和更新。 如你对哲学家A、心理学家B和经济学家B对“幸福”的定义(已有知识架构),存有疑问,发现了这个定义的漏洞,那么你就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对于“幸福”的定义(修补完善和更新)。 好比随着科学的发展,运用科学的研究手段,当今心理学家发现弗洛伊德的一些理论不太适用于解释某些心理情况一样,更新了这方面理论的体系——更新是有理有据的,不是说我要更新就更新。 当你能够基于已有知识,对某些事情发表出自己的观点,而这些看法既是出自某些理论体系,却又能够不受制于这个理论,你能够提出自己的论据,那么可以说,你的知识体系已经搭建起来了。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够做到,要投入相当数量的时间成本才行。 但只要你在这个追寻知识的过程当中获得快乐,你一定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感受到自己思维的变化。 最后,总结一下建立知识体系的大概流程: 先广泛输入,针对某个领域获得大量的知识点,然后把这些知识点按照特定逻辑梳理成系统的脉络,建立关联。 再经过重复梳理和延伸思考,理解到知识点的应用范围,接着就可以通过实践加深印象和获得经验。 直至你能够从这些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缺陷,通过修补和更新,发展出自己的观点理论,最终形成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重要的是,你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是吗? 资讯-

经验分享 程序员 微信小程序 职场和发展